食品热力灭菌设备效果的确认是一个严谨的过程,通常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估,以下是具体的确认方法:

 

物理监测

 

温度分布监测

 

安装温度传感器:在灭菌设备内不同位置(如角落、中心等)放置多个温度传感器,确保能全面反映设备内的温度情况。

 

绘制温度分布图:运行灭菌程序,记录各点在不同时间的温度数据,绘制温度分布曲线,观察温度是否均匀,偏差是否在允许范围内。

 

 

压力监测

 

压力仪表校准:检查设备的压力监测仪表是否准确,定期进行校准,确保压力数据的可靠性。

 

压力稳定性观察:在灭菌过程中,观察压力的变化情况,压力应保持稳定,波动范围符合设备设计要求和灭菌工艺规定。

 

化学监测

 

化学指示卡

 

放置位置:将化学指示卡放置在灭菌物品的不同部位和设备内代表性位置。

 

结果判断:灭菌结束后,根据指示卡颜色等变化来判断该点是否达到规定的灭菌条件。若颜色变化符合要求,表明该点在灭菌过程中经历了足够的温度和时间。

 

化学指示剂胶带

 

粘贴方法:将胶带粘贴在灭菌物品包装表面或内部,随物品一起进行灭菌。

 

结果判定:通过观察胶带变色情况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,变色均匀且达到规定颜色,说明该部位灭菌可能有效。

 

生物监测

 

选择生物指示剂

 

常见菌种:一般选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等耐热微生物作为生物指示剂,其芽孢对热力具有较强的抵抗力,能较好地反映灭菌设备的杀菌能力。

 

合理布点:将生物指示剂放置在灭菌设备内最难灭菌的部位,如灭菌腔室的角落、装载物的中心等。

 

培养与结果判断

 

培养条件:灭菌后,将生物指示剂取出,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培养,一般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在 55 - 60℃培养 48 小时。

 

结果判断:若生物指示剂培养后无细菌生长,说明灭菌效果良好;若有细菌生长,则表明灭菌不彻底,需要查找原因并重新进行灭菌或对设备进行调整和维护。

 

微生物挑战试验

 

制备挑战菌液:根据食品中常见的污染菌或目标杀灭菌,制备一定浓度的菌液,将其接种到模拟食品或实际食品样品上。

 

放置与灭菌:将接种后的食品样品放置在灭菌设备内,按照正常的灭菌工艺进行处理。

 

检测与评估:灭菌后,对食品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,计算灭菌前后的微生物数量,评估灭菌设备对实际食品中微生物的杀灭效果,通常要求达到规定的微生物杀灭对数 reduction 值。

 

产品质量检测

 

感官指标:观察灭菌后食品的色泽、气味、口感、质地等感官特性,若出现异常变化,可能意味着灭菌过程对食品品质产生了不良影响,也可能间接反映灭菌设备效果不佳。

 

理化指标:检测食品的 pH 值、水分活度、营养成分等理化指标,对比灭菌前后的变化,判断灭菌过程是否在保证灭菌效果的同时,保持了食品的原有品质。

 

保质期试验:对经过灭菌的食品进行加速货架期试验或正常保质期试验,观察食品在储存过程中的微生物生长情况、品质变化情况,若在保质期内食品未出现腐败变质现象,说明灭菌设备的效果能够满足食品长期储存的要求。

创建时间:2025-02-06

食品热力灭菌设备效果如何确认

首页    行业知识库    食品热力灭菌设备效果如何确认